iT邦幫忙

2025 iThome 鐵人賽

DAY 23
0
生成式 AI

30 天打造你的 AI 客戶金融助理團隊系列 第 25

【Day25】終極協奏曲:衍生性商品風險模擬器藍圖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TL;DR

  • 打造一個能解釋複雜金融商品(如 PGN, ELN)的互動工具,製作其藍圖。
  • 學習為什麼「互動模擬」是打開這類產品「黑盒子」、與客戶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。

在過去的 24 天裡,我們已經將所有單點技巧,內化為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。今天我們要做更為複雜的專案,我們要挑戰的是許多頂尖顧問都希望能擁有的秘密武器—衍生性商品風險模擬器。

為什麼我們的終極專案是「風險模擬器」?

結構型商品是非常強大的理財工具,但對客戶來說,它們往往像一個神秘的「黑盒子」。

  • 非線性損益:它們的報酬不像股票一樣直觀,而是充滿了各種「條件觸發」、「保本機制」、「參與率上限」等複雜規則。
  • 靜態說明的無力:光靠一份幾十頁的 PDF 產品說明書,幾乎不可能讓客戶真正理解在不同市場情境下,他的錢會發生什麼變化。

這正是「互動模擬」能發揮最大價值的地方。它能將這個「黑盒子」,變成一個客戶可以親手操作、安全探索各種「What-if」情境的「金融沙盒」。當客戶能親眼看到在股價上漲 20% 或下跌 30% 時,產品的損益曲線如何變化,信任感與理解度將會瞬間建立。

【今日任務】:譜寫你的終極協奏曲藍圖

這一次我們的藍圖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複雜,它需要融合產品設計、客戶心理學與金融專業。請再次拿出紙筆,讓我們一起來規劃這首集大成之作的樂章。

第一樂章:故事的開端 (情境選擇)

一個好的工具,應該要能引導客戶思考。我們不直接拋出複雜的產品名稱,而是從客戶的「目標」出發。

  • 思考點:客戶的需求通常是二元的,要麼擔心下跌(想保本),要麼期待上漲(想增益)。我們如何將此設計成一個簡單的選項?
  • 藍圖規劃
    • 在頁面最上方,設計一個核心問題:「您對於這次的投資,主要期待是什麼?
    • 提供兩個清晰的選項(可用按鈕或選項框):
      1. 選項 A:「我擔心市場下跌,希望在保本的前提下,參與市場上漲的機會。」
        • 這能幫助我們向客戶解釋,如保本型票券 (PGN,Principal Guaranteed Note) 這類商品的運作邏輯
      2. 選項 B:「我預期市場會溫和上漲,希望能在承擔一定風險下,獲得比單純持有股票更高的潛在收益。」
        • 這能幫助我們向客戶解釋,如股權連結型票券 (ELN-Equity Linked Note)固定配息結構型票券 (FCN-Fixed Coupon Note) 這類商品的運作邏輯

第二樂章:控制你的樂器 (參數輸入)

當客戶選定情境後,我們再讓他輸入具體的參數。

  • 思考點:要模擬一個結構型商品,最核心的要素有哪些?
  • 藍圖規劃
    • 核心參數
      • 初始投資金額
      • 連結標的(例如:可以讓客戶輸入一個股票代碼)
      • 產品天期(例如:6 個月或 1 年)
    • 互動核心
      • 一個可以左右拖曳的「到期時股價預測」滑桿。這是整個工具的靈魂,客戶將透過拖動它,來模擬不同的市場結果。

第三樂章:華麗的尾聲 (結果呈現)

這是客戶「頓悟」的時刻,我們的呈現方式必須極度清晰直觀。

  • 思考點:如何讓客戶一眼就看出這個策略的優劣?
  • 藍圖規劃
    • 關鍵數字
      • 最終損益金額
      • 最終年化報酬率(%)
    • 視覺化核心:動態損益圖
      • 一個能即時更新的損益圖表 (Payoff Diagram)。圖表的 X 軸是「到期時的股價」,Y 軸是「投資損益」。
      • 當客戶拖動上方的「股價預測」滑桿時,圖表上會有一個點跟著移動,並即時顯示在該股價下的損益狀況。
    • 策略比較
      • 在同一張圖表上,用另一條不同顏色的虛線,畫出「如果當初只是單純買進並持有股票」的損益線。
      • 讓客戶能一目了然地比較出,在什麼樣的市場情境下,這個結構型商品策略會勝出,又在什麼情境下會落後。

本日總結

我們首先完成了這份課程中最具挑戰性、也最具價值的專案藍圖!

這份藍圖的複雜度,遠超過我們之前的專案。如果我們直接將它丟給 Gemini,AI 可能也會感到困惑。那麼,在指揮「作曲家」動工前,我們該如何讓 AI 先「預習」一下這些複雜的產品說明書呢?

明天我們將請出樂團的「音樂學家」NotebookLM,學習如何在開發複雜工具時,讓它擔任我們的「技術顧問」,先幫我們把複雜的邏輯拆解消化,為最終的成功演奏,做好最萬全的準備!


後記

在請 Gemini 工作前,我們的起手式為:背景。需先想想客戶會遇到怎麼樣的問題,他們在意的是什麼。

接著是根據問題,我們要如何「Input」。要符合客戶需求場景,就要有設定的參數進去,但為了要讓問題清楚的理解與被呈現,我們要設計出簡單且少量的輸入環境,這樣就容易控制變因。

最後是「Output」,想要如何呈現。最後要如何讓別人讀懂,讓別人可以了解這個概念,收到我們要傳達的訊息。個人與身邊的例子來說,視覺化的圖表和強而有力的數字是個不錯的作法。

這三大因素,不僅是我們這個系列請「生成式AI」們幫忙的劇本,也就是:資訊背景、資料輸入、結果輸出的部份,也是我們在工作上的重要一環。試想想,我們開會或是與人討論事情、軟體開發等等,不都是這樣?思考遇到的難題,想要如何使用 function 解決,最後要用怎樣的 Web page 呈現,也適用這個套路,也就是說萬道歸一宗的概念。


上一篇
【Day24】工作流優化:建立你的 AI 日常 SOP
系列文
30 天打造你的 AI 客戶金融助理團隊25
圖片
  熱門推薦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|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